首页 机构 招生 培养 学位与导师 德育 党建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新闻 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喜报 | 教育部第二批工程案例立项申报, 我校喜获全胜!
发布时间:2025-03-06 编辑: 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战略部署,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面向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正式启动了第二批工程案例立项征集工作。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公布第二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案例立项名单,我校提交申报的5项工程案例全部成功获批,标志着我校在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产教协同育人国家级项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本次工程案例立项征集工作紧贴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要求,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中国工程实践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典型性和实践价值的工程案例。

马丽萍教授主持的《磷矿资源开发中伴生氟的高效回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案例》,依托重大工程实践,结合行业实际生产和应用场景,构建了磷-氟资源循环产业链,发展我国磷产业伴生战略资源回收利用的工业生产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案例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汤占军高级工程师主持的《新能源场站局放远程检测与诊断系统》,依托智慧能源工程实践,结合行业实际生产和应用场景,发展我国新能源场站无人值守的局放故障远程自动检测与诊断关键自主核心技术。案例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工程技术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人才。

李英杰教授主持的《金属矿山废弃地污染原位治理与工程示范》,聚焦我国金属矿山废弃地的重金属和酸性废水污染防控的行业难题,研发金属矿山废弃地污染原位防控关键技术。案例构建“问题-理论-技术-实践”全链条耦合教学体系,通过完整的污染修复工程场景/视频,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性思维,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张晶教授主持的《边疆民族地区县域智慧医共体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选自实际工程问题,以边疆民族地区县域智慧医共体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及应用为核心场景,聚焦“数据驱动”的医疗协同模式,旨在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下沉、服务效能提升,助力解决边疆地区“看病难、看病远”问题,同时为跨学科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袁利伟教授主持的《矿山灾害管控的“聪耳慧眼”:岩土破坏早期的次声-微形变融合监测测试研究》,面向国家矿山安全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岩土灾害早期预警难题,构建“内部损伤-表面形变”多物理场耦合监测体系,实现灾害超前诊断与精准防控。案例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升研究生安全决策能力、创新思想和“工程+”综合素质。

未来,学校将以案例库建设为抓手,实现教学与工程应用的有机融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同时,还将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案例开发和教学中的应用,以丰富案例类型和形式,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持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生态,为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输送更多“精技术、懂管理、善创新”的卓越工程师。


研究生院

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