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 招生 培养 学位与导师 德育 党建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新闻 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   |   思政   |   正文
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六)
发布时间:2013-01-16 编辑:本站原创 阅读:
    

 新闻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表时间:2012-11-28 

    杜占元: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

    下面我就高校科技战线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谈点认识和体会。

    十八大胜利闭幕后,教育部组织人员认真贯彻学习,专门召开了一天半的党组扩大学习会,及时组织高校系统进行了座谈。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具有决定性、历史性意义的大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报告,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指出,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反映了我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报告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些精辟的论述,为科技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高校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报告也特别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这既是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途径。对高校科技工作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国家战略。同时,高校科技工作还要用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以人才为根本,以学科为基础,以科研为支撑,形成有效的平台和创新机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实施“2011计划为关键抓手,着力深化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转变高校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能力。

    综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推动和项目牵引等手段,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校科技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科研指导思想上从重视成果导向向解决问题导向的转变,努力实现科研评价体系上从注重扩张数量向注重提升质量的转变,努力实现科教体制机制上从分散封闭向协同开放的转变。

    要以评价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把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上来。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效,建立分类评价、开放评价的新机制。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教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对这一地位的巩固和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校办产业是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面向需求,服务社会,切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薄弱环节,努力探索高校产学研结合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大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校办企业科学发展,切实为加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孙家广:科学筹划科学基金 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报告统揽全局,内涵深刻,令人鼓舞。我就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讲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十八大报告把科技创新放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中加以安排,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判断和发展要求。

    首先,提出了新判断。十八大报告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其次,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作为坚持科学发展的四个着力之一,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五大任务之一,这一新部署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最后,提出了新挑战。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科技基础。

    二、科学筹划科学基金工作,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近十年是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步入黄金发展期。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原始创新比较匮乏,创新环境不尽人意,科研浮躁趋于蔓延,基础研究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还不能很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科学基金工作要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准确把握战略定位,贯彻落实工作方针,突出三个更加侧重的战略导向,科学筹划未来发展。

    首先,是厚植科学基础,提升原创能力。科学基金工作要着眼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学科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战略部署。要把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孕育原创突破作为战略基点。要面向国家需求,超前部署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重要战略领域。

    其次,是统筹资助部署,培育创新人才。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科学基金工作要把培育创新人才作为科学基金发展的根本着力点,切实尊重创新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规律,坚持培养后备人才和激励一线人才相结合,稳定国内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相结合,促进领军人才成长和培育创新团队相结合,支持发达地区人才与扶植落后地区人才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资助培养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蓄积丰富的人才资源。

    第三,是推动战略协作,促进协同创新。科学基金工作要加强与中央、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以及产业界的战略协作,引导多元投入,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大力协同。要完善联合资助机制,带动地方和行业投入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导科学家主动面向产业发展凝炼科学问题,推动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要认真落实分工任务,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可操作、可检查、可报告、可公示、可问责的要求,健全规章制度,管好用好科学基金,让中央财政放心,让纳税人称心,让广大科学家舒心。

(责任编辑:夏慧)